失窃造句
秋毫之末
名称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秋毫之末 |
释义 |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
拼音 | qiū háo zhī mò |
类别 | 偏正式中性四字古代常用 |
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示例 | (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
用法 | 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词性 | 秋毫之末是中性词。 |
繁体 | 秌毫之末 |
近义词 | 无足轻重(wú zú qīng zhòng):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轻于鸿毛(qīng yú hóng máo):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
反义词 | 庞然大物(páng rán dà wù):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重于泰山(zhòng yú tài shān):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
英文翻译 | the tip of an animal\'s hair |
谜语 |
成语开头相关:
成语首字母相关:
成语结尾相关:
秋毫之末造句:
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3、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4、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5、‘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6、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7、早该意识到这个的吧。但就像太过留意远处的山水如画,才觉停留在自己肩膀上的蝴蝶如秋毫之末。——那人现在正在自己肩膀上熟睡着。河唐先生。
8、‘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
9、招式变化繁杂秋扇见捐、秋毫之末、秋风扫落叶、秋毫无犯,终于破网,向残血刺去。
10、夫忧患之来撄人心也,非直蜂虿之螫毒,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奈之何哉?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11、要知道自己自从修习金鹏族的瞳术之后,不敢说是明察秋毫之末,但绝对不会被迷宫之类的东西搞得晕头转向。
12、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13、创造游戏的人能取得多少钱?许多许多,因为创造游戏的人秋毫之末,而又有那么多人想玩。
14、老者也算得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知道韩光不想接受自己的热情,无奈之下,只能日后报答。
15、是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16、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17、西莫潘尼克的母亲曾经说过一句极有见地的话:不要屈从于任何微小的事物,哪怕是秋毫之末;否则,不论你多么不屑一顾,都会受制于它。
18、毛艳玲什么也没看到,但凭借茅山秘法出色的精神感应,她还真的感到那个座位上有些微的气血在流动,只是太过隐蔽,几乎就是秋毫之末。
19、正是,仙长法眼如电,明察秋毫之末。
成语接龙:
末大必折: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指敌忘身: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身名俱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相关成语:
秋色平分 皮里春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水伊人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皮里阳秋 琨玉秋霜 秋毫见捐 秋高气爽 秋毫之末 老气横秋 社燕秋鸿 春蚓秋蛇 望秋先零 洞察秋毫 独有千秋 存亡危急之秋 春秋无义战 秋毫不犯 毫末之利 毫无二致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毫末之差 秋毫勿犯 颊上添毫 毫不动摇 秋毫无犯 毫不关心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毫不经意 毫不在意 毫无例外 一分一毫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毫厘不爽 毫不讳言 毫厘丝忽 不爽毫发 倒悬之苦 云泥之差 百年之柄 逃之夭夭 狗马之心 覆盂之安 无妄之灾 咄嗟之间 霄壤之殊 蕃篱之鷃 聚而歼之 炼之未定 右传之八章 再生之德 损之又损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绳之以法 觊觎之心 惠施之谋 头上末下 弃本逐末 舍本逐末 封胡遏末 本末倒置 逐本舍末 本盛末荣 封胡羯末 末大不掉 强弩之末 予末小子 末节细行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进本退末 诠才末学 降本流末 捐本逐末 肤末支离 逐末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