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手可得成语接龙_典故
探手可得
名称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探手可得 |
释义 | 探:向前伸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不费力气。 |
拼音 | tàn shǒu kě dé |
类别 | 偏正式中性四字古代常用 |
出处 | 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
示例 | 这是探手可得的事情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轻而易举。 |
词性 | 探手可得是中性词。 |
繁体 | |
近义词 | 探囊取物(tàn náng qǔ wù):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手到擒来(shǒu dào qín lái):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
反义词 | |
英文翻译 | |
谜语 |
成语开头相关:
成语首字母相关:
成语结尾相关:
探手可得造句:
成语接龙:
得于心应于手: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手到拿来: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来来去去: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去芜存精: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精金百炼: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本来面目: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相关成语:
探头探脑 探囊胠箧 探奥索隐 探汤蹈火 探口而出 探头缩脑 蹈火探汤 探奇穷异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探奇访胜 探本溯源 探幽穷赜 探渊索珠 探赜钩深 探赜索隐 巴头探脑 寻幽探胜 研幾探赜 旁观袖手 有一手儿 拍手拍脚 只手单拳 热可炙手 手慌脚忙 洗手奉公 手头不便 妙手丹青 良质美手 举手可采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杀手锏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拍手叫好 束手无术 书不释手 别出手眼 唾手可取 大节不可夺 乘疑可间 俭可以助廉 无可否认 不可胜举 无可讳言 指日可俟 知心可腹 不可救药 不可救疗 无际可寻 进退可否 情有可原 苦不可言 可望而不可及 昭然可见 探手可得 端倪可察 模棱两可 千虑一得 必不得已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出手得卢 意得志满 陶然自得 得于心应于手 得不酬失 逐兔先得 优游自得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种麦得麦 得意洋洋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不得已而求其次 逼不得已 神领意得 穿井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