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政举成语接龙_典故
人存政举
名称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人存政举 |
释义 |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
拼音 | rén cún zhèng jǔ |
类别 | 联合式贬义四字古代 |
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
示例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只这议论,都是认真担当天下事的文字,人存政举,便自易易。” |
用法 | 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
词性 | 人存政举是贬义词。 |
繁体 | 人存政舉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人亡政息(rén wáng zhèng xī):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
英文翻译 | The policies and rationality of an organization shif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erson in charge. |
谜语 |
成语开头相关:
成语首字母相关:
成语结尾相关:
人存政举造句:
1、有的改革甚至因改革家逝世、被废黜、被罢职等原因而半途而废,形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局面,导致社会重新陷入不稳定之中。
2、法治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淡化个人风格与好恶对于治国理政乃至社会矛盾纠纷处理的影响,避免人存政举、人走政息的现象。
3、漫漫人治史,使古人常把“盛世”的想象寄托在“明君贤臣”身上,最终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治乱循环。
4、这一机制,将无形的经验用有形的制度加以固定,打破了先进经验往往人存政举、人走政息的怪圈。
5、可见,并不是只有发生在东方的改革才会出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境况。
6、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
7、有了制度就可以防止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就可以减少矛盾的产生,增加透明度,易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8、这也就是出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原因。
9、“人存政举,天下固无不可办之事也”。
10、正是基于臣民心态,古人才会将治国希望一味寄托于明君贤臣,到头来却总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
11、也有“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个情况,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好的改革、好的做法不会因为个人的变动而变动。www.HaO86.cOM/ZAoJU/
12、“机关效能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有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人存政举、人走政息的怪圈。
成语接龙:
举仇举子: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子继父业: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业荒于嬉:荒:荒废。贪恋玩耍就会荒废学业。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赤手光拳: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拳拳之枕:恳切的情意。
枕戈达旦:见“枕戈待旦”。
旦夕之危: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相关成语:
震慑人心 春色恼人 攘人之美 惨绝人寰 受制于人 寂若无人 人莫予毒 盲人摸象 率兽食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真人真事 先小人,后君子 赔了夫人又折兵 人亡政息 一表人才 捉将挟人 羞面见人 瘈狗噬人 政通人和 危急存亡之秋 一息尚存 硕果仅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心存目想 道存目击 弃文存质 立此存照 目击道存 万年长存 推亡固存 片甲无存 治乱存亡 风韵犹存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舍生存义 存心积虑 蠹政病民 政平讼理 人自为政 人存政举 蠹政害民 拥政爱民 精兵简政 秉政当轴 各自为政 政清人和 人亡政息 政平讼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发政施仁 愚民政策 政通人和 苛政猛虎 政荒民弊 蒲鞭之政 按兵不举 高举远去 举止娴雅 百凡待举 举国上下 超然远举 举止大方 褎然举首 举止自若 轻举妄动 飙举电至 百废咸举 选贤举能 举一废百 举手加额 举无遗算 龙兴凤举 纲举目张 举止言谈